宿州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331号提案办理情况

文章来源:宿州市公安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08-19 15:25 责任编辑:宿州信息公开010

关于宿州市政协六次会议

0331号提案的答复

 

王涛委员

您提出的“如何深入实施便民停车行动,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2014年以来,我市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年年增长,市民停车需求与停车位资源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和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规范市区停车秩序,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坚持规划先行,充分、科学、合理开发道路资源,不断精细调整城市公共停车泊位,将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与整个城区发展的规模、方向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助、路边停车泊位为适当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全面提升了宿州市交通现代治理能力水平,推动交通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为宿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序、畅通、安全、绿色、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助力宿州成为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城市

一、便民停车工作开展情况

为持续推进城市静态交通秩序稳步提升,交警支队从前端资源配置和末端严管宣教两个方面,扎实推动城市便民停车服务精细化,以缓解城市停车停车难问题。

(一)科学制定工作计划。“2024年交警支队交通管理工作要点”部署,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充分调研,按照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街道、社区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形成社会协同共治格局,制定了《宿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分析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人民网网友留言等平台线索,梳理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停车问题,集中研究整改措施,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继续深化协作共治。交警支队主动对接市停车办、发改委、房管中心、住建局、城投等部门,摸清停车泊位缺口位置,针对“明日花园”等配建停车泊位不足、市供销社宿舍等老旧小区停车泊位严重不足,三角洲公园、市百大农贸、中小学门前等时段性停车资源不足情况,已分区域、分情形、分时段合理设置临时停车泊位。

继续推广校园、老旧小区、社会公共服务点周边“海绵”便民停车措施一是解决接送学生问题。为解决广大学生家长关注的“上放学期间接送学生车辆高度集中、临时停车秩序混乱”的问题,支队先后在第九中学(纺织路)、第一小学(胜利路)等市区各临街的中小学校门前设置了“接送学生车辆临时停车”的重新设置标志标线,引导学生家长在送学生时即停即走,在接学生时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有序停车,规范停车秩序。二是解决老旧小区夜间停车问题。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停车难”的突出问题,经过现场实地调研,综合考虑不影响道路正常通行的前提下,先后在市区的东坪路、宿蒙路、环城路、文苑巷、乐天路等街巷重新施划了便民停车位及相应的标志标线,允许市民在夜间临时停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居民聚集区、老旧小区、三角洲汴河景观带周边停车位不足的难题,让群众可以安心回家、方便停车。三是解决购物如厕临时停车问题。在通济一路与银河二路交叉口、沱河路与银河二路交叉口、环城北路与西昌路交叉口等具备条件的公厕周边重新施划了入厕便民临时停车位,主要供出租车司机及临时有需要的群众使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建立城市停车收费制度。交警支队将继续提请市停车办督促市城管局划定城市停车收费区域、督促市发改委制定城市停车收费管理办法,形成价格区间,充分利用价格机制,盘活停车资源,形成共建共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二)严查违法停车交通违法行为以交警支队、大队指挥中心为枢纽,运用“情指勤督宣一体化”框架,继续主动自我加压,发挥部门职能,充分利用“大数据”科技手段,全面提高视频巡防和短信提醒频次,加大路面巡逻管控力度,严查违法停车交通违法行为。

)科学挖掘道路停车资源。认真研究政务中心、各商业生活圈、学校车站等重点区域交通特点,探索建立动态交通流量和静态停车需求相协调的管理模式,强化精准推导停车需求,根据道路的断面结构、所处区域停车需求、道路流量等诸多因素,区划全时段限时段停车位设置充分挖潜道路停车资源。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将继续一如既往的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强化服务型管理,争取广大市民的支持和理解,提升交通安全治理水平,尽量便利群众交通出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联系电话:3662526

 

宿州市公安局

 202481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